关于蛇的成语
杯弓蛇影 [ bēi gōng shé yǐng ]
有人请客吃饭,挂在墙上的弓映在酒杯里,客人以为酒杯里有蛇,回去疑心中了蛇毒,就生病了(见于《风俗通义·怪神》)。比喻疑神疑鬼,妄自惊慌。
笔走龙蛇 [ bǐ zǒu lóng shé ]
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。
画蛇添足 [ huà shé tiān zú ]
《战国策·齐策二》记载,楚国有一个人请人喝酒,酒少人多,大家约定:在地上画蛇,谁先画好,谁喝酒。一个人先画成,左手拿过酒准备喝,同时用右手为蛇画脚,并说:“我还能给蛇画脚呢!”脚还没有画完,另一个人已把蛇画好,说:“蛇本来是没有脚的,你怎么给它添上脚呢?”于是拿过酒一饮而尽。后用“画蛇添足”比喻做多余的事,反而弄巧成拙。
牛鬼蛇神 [ niú guǐ shé shén ]
唐杜牧《李贺集序》:“鲸呿鳌掷,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。”原比喻李贺的诗虚幻怪诞。后用来比喻形形色色的坏人。牛鬼:佛教指地狱中的牛头鬼。蛇神:指蛇精。
虎头蛇尾 [ hǔ tóu shé wěi ]
比喻做事有始无终,起初声势很大,后来就马马虎虎,劲头越来越小。
打草惊蛇 [ dǎ cǎo jīng shé ]
明郎瑛《七修类稿》卷二四:“打草惊蛇,乃南唐王鲁为当涂令,日营资产,部人诉主簿贪污,鲁曰:‘汝虽打草,吾已惊蛇。’”后用以比喻做事不谨慎,行迹泄露,使对方有所警觉。
引蛇出洞 [ yǐn shé chū dòng ]
比喻运用计谋诱使坏人进行活动,使之暴露。
虚与委蛇 [ xū yǔ wēi yí ]
指对人假意相待,敷衍应酬。《庄子·应帝王》:“向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,吾与之虚而委蛇。”委蛇(wēiyí):敷衍。
蛇头鼠眼 [ shé tóu shǔ yǎn ]
形容人的面相丑恶,心术不正。亦作“蛇眉鼠眼”。
惊蛇入草 [ jīng shé rù cǎo ]
形容草书的笔势矫健迅捷。《宣和书谱·草书七》:“(释亚栖)观其自谓吾书不大不小,得其中道;若飞鸟出林,惊蛇入草。”
草蛇灰线 [ cǎo shé huī xiàn ]
比喻事物留下隐约可寻的线索和迹象。
斗折蛇行 [ dǒu zhé shé xíng ]
斗折:像北斗星的排列一样曲折。像北斗星一样弯曲,像蛇一样曲折行进。形容道路曲折蜿蜒。
龙蛇混杂 [ lóng shé hùn zá ]
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。
蛇蝎心肠 [ shé xiē xīn cháng ]
蝎:一种蜘蛛类的毒虫。形容心肠狠毒。
佛口蛇心 [ fó kǒu shé xīn ]
比喻嘴上说得好听,心肠却非常狠毒。
三蛇七鼠 [ sān shé qī shǔ ]
比喻为害的东西多。
春蚓秋蛇 [ chūn yǐn qiū shé ]
比喻字写得不好,弯弯曲曲,象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迹。
封豕长蛇 [ fēng shǐ cháng shé ]
大猪与长蛇。比喻贪婪凶暴的人。《左传·定公四年》:“吴为封豕长蛇,以荐食上国,虐始于楚。”封:大。
- «
-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