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三的成语
两面三刀 [ liǎng miàn sān dāo ]
比喻耍两面派手法,当面一套,背后一套。
约法三章 [ yuē fǎ sān zhāng ]
刘邦(汉高祖)占领秦都城咸阳后,为了收揽人心,废除秦朝的一些严刑苛法,召集“关中诸县父老、豪杰”宣布“与父老约,法三章耳:杀人者死,伤人及盗抵罪”,并表示“余悉除去秦法”,史称“约法三章”。后泛指订立共同遵守的简要条款。
三心二意 [ sān xīn èr yì ]
形容犹豫不决,意志不坚定或用心不专一:既然决定了,就不能~。
火冒三丈 [ huǒ mào sān zhàng ]
形容怒气特别大。
三山五岳 [ sān shān wǔ yuè ]
三山:黄山、庐山、雁荡山,五岳:泰山、华山、衡山、嵩山、恒山。泛指名山或各地。
三更半夜 [ sān gēng bàn yè ]
见〖半夜三更〗。
张三李四 [ zhāng sān lǐ sì ]
泛指某人或某些人。
再三再四 [ zài sān zài sì ]
重复好几次。
不三不四 [ bù sān bù sì ]
1.不正派:不要跟那些~的人来往。
2.不像样子:这篇文章改来改去,反而改得~的。
隔三差五 [ gé sān chà wǔ ]
每隔不久;时常:她~回娘家看看。也作隔三岔五。
退避三舍 [ tuì bì sān shè ]
春秋时,晋国同楚国在城濮(在今山东鄄城西南)作战,晋文公遵守以前的诺言,把军队撤退九十里(见于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八年》;舍: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)。后用来比喻对人让步,不与相争。
三教九流 [ sān jiào jiǔ liú ]
三教指儒教、佛教、道教;九流指儒家、道家、阴阳家、法家、名家、墨家、纵横家、杂家、农家。泛指宗教、学术中各种流派或社会上各种行业。也用来泛称江湖上各种各样的人。也说九流三教。
入木三分 [ rù mù sān fēn ]
传说王羲之笔法有力,在板上写字,木工刻字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有三分深。见唐张怀瓘《书断·王羲之》。后用来形容书法笔力强劲。也用来比喻分析问题深刻。
举一反三 [ jǔ yī fǎn sān ]
从一件事物的情况、道理类推而知道许多事物的情况、道理。形容善于类推,能由此及彼。《论语·述而》:“举一隅不以三隅反,则不复也。”宋朱熹《答胡伯逢书》:“夫告往知来,举一反三,闻一知十者皆适。”反:类推。
低三下四 [ dī sān xià sì ]
形容卑贱没有骨气。
三令五申 [ sān lìng wǔ shēn ]
再三地命令和告诫。
- «
-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