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困马乏 [ rén kùn mǎ fá ]
基本解释
形容体力疲劳不堪(不一定有马)。
来源
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七十七回:“马步三军没了气力,人困马乏。”
语法
联合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形容人的疲劳
相关包含成语
成语"人困马乏"逐字解释参考
〈名〉
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象侧面站立的人形。“人”是汉字部首之一。本义: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)
同本义
人,天地之性最贵者也。此籀文象臂胫之形。——《说文》
故人者,天地之德,阴阳之交,鬼神之会,五行之秀气也。故人者,天地之心也,五行之端也,食味,别声,被色,而生者也。——《礼记·礼运》
有七尺之骸、手足之 >>点击详情页
〈名〉
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从囗( wéi),象房的四壁;里边是生长的树木。本义:废弃的房屋)
同本义 [tumble-down house]
困,故庐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“梱”的本字。门槛
试藉车之力而为之困。——《墨子·备城门》
〈形〉
穷;贫困
困,穷也。——《广雅》
〈名〉
(象形。早期金文字形,象马眼、马鬃、马尾之形。“马”是汉字的一个部首。本义:家畜名)
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。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,用作驮畜、挽畜和乘骑;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,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,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(如体型较大,蹄子较大,颈稍呈弓形,头小,耳短)
千里马常有,而伯乐不常有。—— 韩愈《马说》
>>点击详情页〈名〉
古代射礼唱靶者用以避箭的器具,其形略似屏风
乏,春秋传曰,反正为乏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按,容也。从反正,推事。受矢者为正,避矢者为乏。
故文反正为乏。——《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
凡乏用革。——《仪礼·大射仪》
乏参侯道。——《仪礼·乡射礼》。注:“容谓之乏,所以为获者御矢也。”
无功伏安,电抗性伏安单位
>>点击详情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