卑躬屈膝 [ bēi gōng qū xī ]
基本解释
也说卑躬屈节。形容低声下气,奉承讨好的样子。卑躬:弯腰。屈膝:下跪。
来源
宋·魏了翁《江陵州丛兰精舍记》:“公卿大臣皆卑躬屈膝唯后,虽谢安石之贤也,而犹不能免。”
语法
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用于没有骨气,谄媚讨好卖身投靠
相关包含成语
成语"卑躬屈膝"逐字解释参考
〈形〉
(椑之古字,本义是圆搕,一种酒器)
地位低微
卑,庳也。——《广雅》
文王卑服。——《书·无逸》
人皆赴高,己独赴下卑也。——《管子·水地》
天尊地卑。——《易·系辞》
位卑则足羞。——唐· 韩愈《师说》
先帝不以臣卑鄙。——诸葛亮《出师表》
又如:卑弁(下级武职对上级 >>点击详情页
〈名〉
(形声。从身,弓声。从“身”的字多与身体有关。本义:整个身体)
同本义
躬,身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信圭矦守之,躬圭伯守之。——《考工记·玉人》。按,琢为人形,信直躳曲。
吾党有直躬者。——《论语》。孔注:“直身而行。”
躬腠胝无胈。——《史记·司马相如传》。索隐:“体也。”
我鞠躬不敢息。——马中 >>点击详情页
1. 屈 [Qū]2. 屈 [qū]
屈 [Qū]〈名〉
古邑名 。春秋晋地。在今山西省吉县北,盛产良马
姓。春秋楚王族三姓之一。
如:屈突通(唐昌黎人。后居长安。唐时官至兵部尚书。后平定王世充有功,拜右仆射,封蒋国公);屈突(复姓);屈宋(屈原与宋玉。二人都以辞赋见称)
屈 [qū]〈动〉
(形声。从尸,出声。尸 >>点击详情页
〈名〉
(形声。从肉,桼( qī)声。本义:膝头) 大腿和小腿相连关节的前部。通称膝盖
今之君子,进人若将加诸膝,退人若将队诸渊。——《礼记》
又如:膝馒头(膝盖);膝下荒凉(指无子女);膝踝(膝盖与足踝);膝拐(方言。膝盖的别称);膝弯(膝关节向后弯曲的部分)
>>点击详情页